剑行

读万卷书,观万般事,行万里路

随园食单 (〔清〕袁枚)

苋羹 

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不可见汤。

……羹?……干羹?


苋,即苋菜,一年生草本植物,绿色或红色,菜身软滑,入口甘香。苋菜为夏季时蔬,四五月间上市,根茎肥嫩,品种多,与蚕豆、茭白并称江南初夏三鲜。


陆游作诗《园蔬荐村酒戏作》有诗句:“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


随园食单 (〔清〕袁枚)

葛仙米,即地耳,又名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地耳在全世界都有分布,适应性很强。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软,但比粉皮为脆,润而不滞,滑而不腻,有一种特有的爽适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熘、烩、做羹等。



石发为生长在海边石头上的植物。丛生叶的形状像柳,根须长的有一尺多,呈白色,又名龙须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碳水化合物、钙、铁等,其中钙的含量为食品中魁首。



韭 

韭,荤物也。


韭菜是五荤之一,五荤也叫五辛。《本草纲目·菜部》“蒜”条载:“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

随园食单 (〔清〕袁枚)

菜有荤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作《素菜单》。



清光绪年间的天津有家馆子真素楼,是津门菜里典型的素菜馆,其名取自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中“亦缘其性真素”之语,店前挂“味甘腴见真德性,数晨夕有素心人”的楹联,内含“真素”二字。始建于1922年的上海功德林蔬食处,是中国有名的佛教素菜馆,多次接待中外元首。



豆腐。《随园诗话》卷十三第七十九条云:“蒋戟门观察招饮,珍羞罗列,忽问余:‘曾吃我手制豆腐乎?’曰:‘未也。’公即着犊鼻裙,亲赴厨下,良久擎出,果一切盘餮尽废,因求公赐烹饪法,公命向上三揖,如其言,始口授方,归家试作,宾客咸夸。毛...

随园食单 (〔清〕袁枚)

鱼皆去鳞,惟鲥鱼不去。我道有鳞而鱼形始全。作《水族有鳞单》。



旧时的江南人都会有一张“吃鱼时间表”,吃鱼一定要吃“时令鱼”: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



边鱼活者,加酒、秋油蒸之。玉色为度。一作呆白色,则肉老而味变矣。并须盖好,不可受锅盖上之水气。临起加香蕈、笋尖;或用酒煎亦佳。用酒不用水,号“假鲥鱼”。

他好喜欢笋和菇!


银鱼,又称面条鱼、黄瓜鱼、冰鱼、玻璃鱼,体型很小,通体细嫩透明,色泽如银。银鱼是五无产品:无鳞、无骨、无刺、无肠...

随园食单 (〔清〕袁枚)

〔1〕一道浆:鹿尾上端皮下脂肪浓厚的部分。


《名苑》称:“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随之,视其尾为准。其尾能辟尘,拂毡则不蠹。置茜帛中,岁久红色不黯也。”鹿尾有“辟尘”之用,用它拂毡上的尘土,还有防虫蠹的功效。如果把鹿尾放在丝绸中,鲜艳的红色就不会变暗淡。


鸡功最巨,诸菜赖之,如善人积阴德而人不知。故令领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作《羽族单》。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鸡亦有功之物,而不讳其死者,以功较牛、犬为稍杀。天之晓也,报亦明,不报亦明,不似畎亩、盗贼,非牛不耕,非犬之吠则不觉也。然较鹅、鸭二物,则淮阴羞伍绛、灌矣。烹饪之刑,似宜...

随园食单 (〔清〕袁枚)

羊头 

羊头毛要去净,如去不净,用火烧之。洗净切开,煮烂去骨。其口内老皮,俱要去净。将眼睛切成二块,去黑皮,眼珠不用,切成碎丁。取老肥母鸡汤煮之,加香蕈、笋丁,甜酒四两,秋油一杯。如吃辣,用小胡椒十二颗、葱花十二段;如吃酸,用好米醋一杯。


清光绪年间,南方人王培奉命去陕北,回来给皇帝汇报,写了一组律诗《七笔勾》,关于饮食,语多讥诮,他写道:“客到久留,奶子熬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罢方撒手,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笔勾。”

作家兼吃货二毛曾写过一首关于羊头肉的诗,里面有这么一句:“夜明珠里,羊眼看见,吃货在清朝...

随园食单 (〔清〕袁枚)

汉朝应劭《风俗通·怪神·会稽俗多淫祀》载:“律:不得屠杀少齿。”汉律对杀牛的惩罚十分严厉,犯禁者诛,要给牛偿命。唐宋时,只有自然死亡或病死的牛才可以供人吃。


买牛肉法,先下各铺定钱,凑取腿筋夹肉处,不精不肥。然后带回家中,剔去皮膜,用三分酒、二分水清煨,极烂;再加秋油收汤。此太牢独味孤行者也,不可加别物配搭。


随园食单 (〔清〕袁枚)

古代这么多写菜谱的,要说诱人,还得是袁枚!


〔1〕火肉:即火腿肉。 

〔2〕别驾:官职名。汉代设置,为州刺史的佐吏。清代州判、州司马的别称,官阶从七品,为地方衙门主管的副手。


勒条排骨精、肥各半者,抽去当中直骨,以葱代之,炙用醋、酱,频频刷上,不可太枯。


用好火腿,削下外皮,去油存肉。先用鸡汤,将皮煨酥,再将肉煨酥,放黄芽菜心,连根切段,约二寸许长;加蜜、酒酿及水,连煨半日。上口甘鲜,肉菜俱化,而菜根及菜心,丝毫不散,汤亦美极。


……惟杭州忠清里王三房家,四钱一斤者佳。余在尹文端公苏州公馆吃过一次,其香隔...

随园食单 (〔清〕袁枚)

汤西厓少宰〔3〕宴客,每碗四片,已用四肺矣。近人无此功夫,只得将肺拆碎,入鸡汤煨烂,亦佳。得野鸡汤更妙,以清配清故也。用好火腿煨亦可。 

【注释】 〔1〕冽:沥干。 〔2〕仆:同“朴”,敲打。 〔3〕汤西厓少宰:汤右曾,字西厓,康熙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少宰,吏部侍郎的别称。


猪里肉,精而且嫩,人多不食。尝在扬州谢蕴山太守席上食而甘之。云以里肉切片,用纤粉团成小把,入虾汤中,加香簟、紫菜清煨,一熟便起。


〔1〕筋襻:瘦肉或骨头上的白色条状物。 

〔2〕炮炙:原指对中药材以火焙烤的加工方法,...

随园食单 (〔清〕袁枚)

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1〕。宜古人有特豚〔2〕馈食之礼。作《特牲单》。 

【注释】 〔1〕广大教主:指以猪肉为原料的菜肴较多,故名。 〔2〕特豚:古代祭祀时须用整牛或整羊,称为特牲,特豚此处指整猪。 


古代饮食,猪肉长时间不被人重视。《国语·楚语下》说:“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2〕清酱:即酱油。


古代举子考试时,家人或朋友一般会送猪蹄。从唐朝开始,新中进士均须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红笔)在陕西西安的慈恩...

©剑行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