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行

读万卷书,观万般事,行万里路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16

现代主义小说的一大特征就是故事性的弱化。


18

《城堡》是无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描述的,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城堡》的叙述框架,把它看成是一个寓言,一个总体象征结构,小说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释。小说的每一部分细节,只有纳入到这个总体象征结构中才能获得意义。


33注

现代主义小说中更主导的倾向则是作者退出小说。



34

我读这部分对话的基本感受是:小说的叙事者在很大程度上开始隐退,而小说基本上是由K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讲述的。叙事者功能削弱了,说明小说故事情节很难深入开展下去了。而以对话为主的主体地位说明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开始摆脱了叙事者的控制,在自我陈述和自白中成为一个主体,而在其他小说人物成为主体的同时,就消解了K作为绝对主体的地位,大家互为主体,K没有优先性、优越性。小说中几乎每个人物的长篇大论都在呈现一种生存境遇,每个人的话都有自己的充分的道理。但每个人物的长篇自述独白都是可信的吗?我发觉读者的最大困难是无法判断谁的谈话是可信的。也许这些话至少对这个说话的人来说是真实的。而叙事者声音的隐退已使读者无从判断这种真实性。叙述者的隐退在这里就标志着卡夫卡在小说中已经开始回避了主观声音、价值立场、道德判断。他只让人物自己说话,小说的后半部分由此呈现出巴赫金所说的“众声喧哗”的对话性。

吴晓东在书里说《城堡》的后半部分逐渐以对话为主,小说的叙事者在很大程度上开始隐退。这让我想到现在很多小朋友喜欢写的论坛体、聊天体,刨除笔力的问题(极度ooc),这大概也算作者主动放弃对角色的控制。我之前也写过论坛体,虽然文中的大家讨论的是同一个事件,但是写起来就很刹不住,聊天歪楼的进展有点无法把控,完全不是我一开始设想的样子(虽然我一开始也没什么设想)。

相类似的,论坛体一般是以一种他者的目光去审视一件事情,展开讨论。书里说这些对白消解了主人公K作为绝对主体的地位,而一般来说,论坛体中的众马甲同样没有哪个有相对的优越性/优先性(除了那个爆料的?)从这个角度看,卡夫卡的文字在当时确实有前瞻性,而现在的网络小说,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下潮流的?

不同之处在于,卡夫卡没有想靠这个展现一个具体的故事发展脉络,而论坛体小说是有的。虽然论坛体是一种“消解作者主体地位”的写法,但作者依然无处不在,甚至存在感很明显。


35 注

对小说主人公保持认同感,尤其是阅读传统小说最重要的心理机制。甚至一个坏人自己在讲故事,我们也会倾注对他的认同甚至同情。


40

现在批评引申了寓言的这种多重指涉性和复义性,认为寓言的方式与现代世界的分裂性是一致的,寓言构成了“那种物与意义、精神和人类的真实存在相割裂的世界的表现方式”。如果说“象征”对应着一部理想的整体性的历史,那么“寓言”则对应着颓败与破碎的历史,不再有整体性。


评论
热度(11)
©剑行 | Powered by LOFTER